《一年讀經計劃》
第八週
經文:利未記24至民數記20章
《耶和華的選民—禍與福,成與敗》
利未記教導以色列人,敬虔不單在會幕裏,也在生活中。他們要尊重神,在生活中表明自己與其他民族不同。從會幕到日常生活,利未記讓以色列人明白,他們要將自己歸給上帝,持 定神的潔淨標準。『敬虔』與『聖潔』必須在生活中不斷操練。
民數記主題是『曠野迷途』。 猶太人用民數記起首的字稱本書為“在曠野”,很能代表本書的內容,因為全書重點在於本應為耶和華軍隊的以色列人,出於不信不順從,背棄神,走自己的路,結果變成一團散沙,潰不成軍,在曠野流浪,直至整個世代過去,進不了迦南應許地。
利未記中的五大節日
利未記中設立五個節日,規定以色列人遵守:
1) 《逾越節》:逾越節乃節期之首,定於正月十四日。猶太人稱逾越節是《血的節日》,因為羊羔必須宰殺,全
家吃後離去,血必須塗在門框上,表明以色列蒙神救贖,因此逾越節也被稱為救贖節。逾越節代表以色列人得自由蒙釋放的日子,百姓不再在埃及為奴,神拯救釋放他們,得著完全的自由,這自由帶來一個民族的誔生,在神聖約之下,為神的子民。在逾越節中,百姓守『
無酵節。』
2) 《五旬節》:五旬節,出埃及記及申命記稱為《七七節》,又稱為《收藏節》,百姓將田間收成的初熟之物在年底收藏,然後朝見耶和華。這節是由逾越節和無酵節的獻初熟禾捆開始計算完了的第五十天,所以猶太人傳稱為《完畢節》,或是《五旬節》。《五旬》即五十,根據利未記二十三章15~18節的記載,從安息日次日算起,滿七個安息日,共五十日,以色列人向神守節,參與聖會。
3) 《吹角節》:『吹角』為引起大眾注意。在猶太月曆中,七月是農曆新年,炎熱夏天已過,隨著是雨季秋雨春雨,由十月至三月沛降,所以七月是開始農作的時候,成為新的農曆之開始。七月初一日,民數記二十九章1節稱這日為《吹角的日子》,七月初一既是月朔,又是吹角日,祭司在這天要獻三樣的祭:燔祭,月朔的特別祭,吹角日祭物。
4) 《贖罪日》:在猶太曆中,神定七月初十為《贖罪日》,在新年悔罪之後,即『吹角』十日,救贖在悔改之後。以色列人在贖罪日獻祭表明悔罪,這是百姓極為重要的一日。『贖罪日』雖只一天,但是律法定例是永遠的,是恆久的。神將『贖罪日』安排在住棚節之前,住棚節是歡樂的,所以贖罪日是一個轉機,一個高峰,使人邁向新的祝福。
5) 《住棚節》:住棚節為追溯以色列在曠野漂泊,那時他們在無定的環境的蒙受神的恩惠看顧,得進入迦南應許之地,安定生活。百姓為紀念這經歷,就摘取了許多樹枝花葉,蓋搭棚子,在中記念神的奇妙供應及人的脆弱。百姓手握柳樹枝,眼看著柳樹生長在淙淙溪流邊。他們得住在以枝葉蓋搭的帳篷內七日七夜,再次重溫過去在曠野的苦澀與歡樂。
利未記的主要信息
《利未記》強調祭祀,說明人與上帝相交,最重要的是要有聖潔的生活,遵守祂立的聖潔標準,在生活中操練敬虔及聖潔。『操練敬虔與聖潔』 利未記教導以色列人,敬虔不單在會幕裏,也在 生活中尊重神,表明自己與其他民族不同。利未記讓以色列人明白,他們要將自己歸給神,『敬虔』要在生活中不斷操練。
民數記的主要信息
猶太人用民數記起首的字稱本書為“在曠野”,很能代表本書的內容。民數記共三十六章,主要記載以色列人流浪在曠野那一代。舊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根據本書中兩次數點民數,為它起名為『民數記』。民數記記述了神兩次曉諭摩西數點以色列男丁〔適齡服兵役者〕的經過,一次在本書起首:『以色列人出埃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華在西乃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說,你要按以色列全會眾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數目,計算所有的男丁。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上能打仗的,你和亞倫要照他們的軍隊數點。』〔民 1:1-3〕第二次數點在全書近結尾:『瘟疫之後,耶和華曉論摩西和祭司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說,你們要將以色列全會眾,按他們的宗族,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計算總數。』〔民 26:1-2〕記述數點人數所佔篇幅雖然不多〔第1-4章及第26章〕,卻是貫串全書的脈絡。數點男丁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組織軍隊去征服迦南,第二是為了組織全民,建立有紀律法社會生活秩序。
猶太人為本書所起的名稱“在曠野”亦相當適合,本應為『耶和華軍隊』的以色列人,出於不信,背棄了神,要走自己的路,結果在曠野流浪,直至整個世代過去,進不了迦南應許之地。民數記有五個神學重點:
a) 曠野:『以色列人在曠野』這思想,是上帝子民在地上生活的寫照。本應該進迦南流奶與蜜應許地的百姓,卻在曠野迷途。這裏沒有既定的道路,有的只是迷惘與危險,缺乏與失望,是百姓接受磨練的場所,是考驗的學校,更是神子民認識自己軟弱的地方。
b) 上帝的同在:民數記描述的神是非常真實的神。雖然百姓不可以貿然接近聖所,但上帝卻具體地與他們同在,住在他們中間。雲柱火柱和約櫃都代表上帝的同在。
c) 聖潔與秩序:聖潔是利未記中心,亦是民數記的中心。曠野象徵迷惘與軟弱,但更彰顯神對聖潔與秩序的要求。民數記顯示,聖潔的神與人之間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以色列人與外邦人是不一樣的,祭司與利未及其他支派是不一樣的,會幕聖所與至聖所是有分別的…這些『分別』百姓必須嚴守,免得干犯神的聖潔。
d) 數點以色列可打仗的男丁:第一次被數的以色列男丁,不肯進入應許之地爭戰。以色列人以為,上帝領他們出埃及,說要將迦南地賜他們永遠為業,應該把迦南居民神蹟地除去,當他們知道,神蹟竟然包括要他們起來爭戰時,他們懼怕,不順從,結果整代人在曠野迷途。
每日讀經思想問題
1) 利第廿四至廿七章:『聖潔與禍福』
a) 第廿四章一方面列舉傷害人畜該受的處罰,另一方面指示祭司要每天理燈,每週擺陳設餅,規定百姓要治死褻瀆神名的人。今人重視人權,防止虐畜,但卻蔑視上帝,我們可曾被同化了?
b) 第廿五章,百姓幫助貧乏弟兄,借錢不取利,今日信徒與人在錢財關係上應以甚麼為準則?
c) 第廿六章,神對守約的以色列人予以甚麼應許?廿六11~13節是全章中心,對以色列及基督徒有何意義?
d) 廿七章定下許願條例,使百姓不敢隨意許願或許了願卻失信不還願。新約的標準是甚麼?〔參馬太福音八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民第一至四章:『數點以色列男丁』
a) 『耶和華曉諭摩西』這句話〔一1〕,在民數記出現了八十次, 對民數記的主題信息有何提示?
b) 這次以色列十二支派為何要指定首領〔一4,16〕?領袖的名字皆記在第一章中,這有何意義?
c) 十二支派按規定有條不紊地對著會幕安營,這包含甚麼屬靈教訓?安營模式對今日教會的運作及架構有何啟示?
d) 你認為利未人和祭司在職責上有輕重之分嗎?民數記的教導是甚麼?你對教會中的牧師傳道人,和其他領袖是否一視同仁呢?他們之間有沒有分別,責任與權柄有沒有分別?甚麼才是聖經原則?
e) 第三,四章有『分工』的觀念。有人認為教會中甚麼重要的事都要大家決定,你同意這看法嗎?『分工』與『民主』有沒有衝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民五章至八章:『奉獻的百姓』
a) 耶和華規定不潔的以色列人不可住在營中,要與眾人隔離。這與耶穌手摸病人,親近稅吏與罪人有沒有抵觸?
b) 第六章記述拿細耳人條例。『拿細耳人』許願『離俗』,過隱退生活。有些『拿細耳人』願的人若仍活在人群中,就要離開葡萄與酒,專心建立與神的關係。有人說,所有基督徒都是拿細耳人,你同意嗎?為甚麼?
c) 為何第七章記載一串很長為會幕建立而獻禮物的族長名字,並把所獻的禮物記得清清楚楚。新約不是教導我們,左手做的不要被右手知道〔太六1~4〕。這事怎樣解釋?
d) 第八章15節,耶和華吩咐摩西,將利未人當作搖祭奉上。利未人屬於上帝是因他們代替以色列人『長子屬神』的身份?『搖祭』又是甚麼?這話何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民第九至十二章:『發怨言的百姓』
a) 第九章記述以色列第二次守逾越節。第一次是出埃及時守。他們再守逾越節,更深地體會分別為聖事奉上帝的意義。這次逾越節是他們預備進入應許地的時候,意義何在?
b) 以色列人為何發怨言?結果如何?
c) 耶和華為摩西設立輔助的七十人有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民第十三至十六章:『違命的百姓』
a) 耶和華曉論摩西,打發十二探子往探迦南。難道神不知這些探子必定帶回令百姓喪膽的消息,以致百姓流落曠野?為何神還要他們這樣作?
b) 試擬一圖表,將以色列人發的四次怨言列出〔十一1~3;4~9;十二1~3;十四1~4〕其內容,摩西反應,神的解決方法,事件影響作一比較,你從中學到甚麼功課?
c) 約書亞和迦勒堅持進迦南的原因是甚麼?
d) 摩西怎樣處理群情洶湧的局面呢?當你處理外在壓力,或被人反對時,你又會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民第十七至廿章:『會幕不容玷污』
a) 利未人為甚麼可得百姓什一的奉獻?利未人為何又要作什一奉獻?『什一奉獻』除了表示宗教利度上的需要之外,還包括甚麼意義?
b) 民數記從第十六章起,都在處理可拉黨所帶來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會幕的聖潔不再被冒犯。第十八章確立祭司和利未人與一般百姓的關係,責任與義務。第十九章新論如何使會幕不被玷污。甚麼是『除污水』,這水的作用何在,預表甚麼?
c) 摩西為何被神罰,失去進迦南的福分?幾十年的辛勞,卻失去親眼見成果的福分。神是否對摩西太嚴厲呢?你的意見如何?
d) 以東人是誰?他們不容以色列人通過轄區帶來甚麼長遠後果?弟兄相殘,這悲痛事情對今日的基督徒有甚麼提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