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經計劃》
第四週
經文:創世記39~50章;出埃及記1~5章
本段經文開始,作者敘述約瑟『忠於』他的主人與耶和華,他寧願付上任何代價,都不順從那『不忠』於丈夫的主母,做出對不起主人與耶和華的事。結果,他被關進監獄裏,耶和華卻在該處與他在,使他蒙福。本段經文的重點在於『耶和華與約瑟同在』:第一次是他在波提乏的家裏,因得到上帝同在而能夠平步青雲,由在田間工作升至屋內工作,再成為波提乏的私人親信助理,最後作總管。第二次是約瑟在監獄裏同樣因為上帝同在,而得到監獄長重用,管理監內各事。
有四件事值得注意:第一,約瑟有耶和華同在仍會遇到試探,誣衊,坐監。不過,作者並沒有解釋與他同在的耶和華,為何容許這些事情臨到他身上,也沒有記載耶和華有沒有刑罰加害他的主母。作者明顯地希望讀者自己思想。第二,當約瑟受試探時,也正是他最需要耶和華同在的時候,作者卻一次都沒有提到耶和華和約瑟同在的影響。第三,耶和華的同在並不受環境所限制,無論約瑟在那裏,在迦南地以外,甚至在監獄,祂都可和他同在。第四,波提乏看得出約瑟有耶和華同在,因他所作的事盡都順利。
創世記的結語,『約瑟死了,正一百一十歲。人用香科將他薰了,把他收殮在棺材裏,停在埃及。』〔創五十26〕在此處完全沒有提到埃及人為對他們有大恩的約瑟哀哭,連約瑟的父親雅各死時,埃及人也因為約瑟位高權重,而為雅各哀哭了七十天〔創五十3〕,但約瑟死時,並沒有提埃及人哀哭的事。這或許是作者故意讓讀者感覺約瑟死時,埃及的政治氣候已有所改變,約瑟的名望已經不再,為出埃及記開始提及『有一位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出一8〕鋪路。這種不友善的政治氣候,或許也是約瑟的家人沒有把他的遺體埋在地下,只留在『棺材』裏有關係。這具是聖經唯一提到的『棺材』,表示創世記的真正主角耶和華上帝必會按祂的應許帶領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及他們的後代離開埃及,返回迦南。這也暗示創世記的記載未曾完結,要等到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入到應許之地,約瑟的骸骨才埋葬在示劍〔書廿四32〕,故事的敍述才告一段落。
本段經文大綱:三十七至五十章:約瑟的故事
➲主要事件:
- 雅各的兩個兒子—約瑟和猶大
- 約瑟—囚犯變宰相,天上因他得福
- 猶大與他瑪或—一筆糊塗帳
- 約瑟死了—聖經並沒有記述埃及人有他哀傷,像為雅各死亡哀傷的一樣,亦代表著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為奴四百三十年之開始。
《立約的上帝,祂恩典的旨意必定成就》
來到出埃及記。出埃及記是舊約聖經最重要的書卷之一。這是聖經第一本由作者親身經歷所寫下的書卷。此書與創世記一樣,都是論及『起源』的書卷。創世記講到天地萬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祝福的起源,揀選的起源,敬拜的起源,罪惡的起源,審判的起源,赦罪救贖的起源,彌賽亞應許的起源。出埃及者則講到以色列國的起源,先知的起源,有關神名字『耶和華』的起源,逾越節的起源,嗎哪的起源,聖潔國度的起源,聖約的起源,律法的起源,祭司的起源,聖所的起源,聖經的起源。若說以色列整個宗教制度均奠基在出埃及記,並不為過,亦可見其在整本聖經中的重要性。
按希伯來文聖經一經的慣例,採取書卷原文書卷開頭最重要的第一個字作為書名。創世記被稱為『起初』,不但以神創造作起首,全書內容更以以色列民族的開始為記述的重點。全書內容指出,神揀選亞伯拉罕,要使他後裔成為大國,作神子民,使萬國看到神的榮耀。神的應許在以色列人下埃及四百三十年後應驗了(出十二41),但這大國的子民又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在不認識耶和華的萬國中作祂的見證呢?神在本書中賜下律法及與神交通的規矩法則。
- 約瑟被帶下埃及,被法老內臣護衛長買了他。耶和華神與約瑟同在,在主人眼前蒙恩,在他手中辦理的百事順利,成為管家。因約瑟拒絕主母的引誘,被老羞成怒的主母誣告性侵,被下在監裏。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使他在司獄長眼前蒙恩,成為司獄長的助手,耶和華使他所作的盡都順利。〔創卅九〕
- 約瑟在獄中為同囚的酒政解夢,酒政果然按解夢的預言獲釋,酒政卻不記念約瑟。兩年後,法老作怪夢,所有術士學者皆無法解夢。酒政想起約瑟,約瑟為法老解夢,被升為在法老之下,萬人之上的埃及全地主管,幫助埃及渡過從所未有過的七個大荒年。〔創四十至四十二〕七個荒年未開始前,約瑟聚斂埃及全地七個豐年一切的糧食。七個荒年到了,不但埃及,天下的饑荒極大,全地惟埃及有糧。約瑟開了各處的倉,糶糧給埃及人,也賖糧予各地的人。
- 大飢荒中,年紀老邁的雅各差兒子們到埃及糴糧。約瑟婉轉地與兄弟相認。法老聞訊,命約瑟迎父及家人定居埃及。雅各家來到埃及共有七十人。雅各終,後來約瑟活了一百一十歲,後來也死了,停棺在埃及。〔創四十三至五十〕雅各死時,埃及人為他哀哭了七十天,因為約瑟被法老看重。到約瑟死時,埃及人並沒有為他哀哭,作者在這裡暗視,約瑟死前在埃及新王前失寵了。
- 創第卅九至四十一章:『從獄囚到埃及總管』
- 約瑟為階下之囚,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能為酒政解夢。獲釋的酒政卻忘了約瑟,使他再在獄中待兩年。宗教改革家加爾文認為:神遲遲不讓約瑟回復自由,目的是要建立約瑟的耐心及信心。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若你落在百般試煉中,你能否安心等候神的安排呢?
- 『耶和華與約瑟同在』使約瑟無論甚麼地方,處甚麼地位,都與眾人不同。你經歷過耶和華神的同在嗎?有神同在的條件是甚麼?
- 從約瑟給兒子取名意義來看,他有否因為多年受過許多寃屈痛苦而變得苦澀?他對發生在他身上帶來無數苦難的態度怎樣?
- 創第四十二至四十四章:『約瑟與兄弟相認』
- 約瑟為甚麼要安排這麼多波折才與兄弟相認?是因為他含恨在心,想讓害過他的兄弟吃盡苦頭才與他們相認?抑或有別的原因?你認為約瑟處理弟兄們的手法是否合乎常理?他為何堅持哥哥們必須把便雅憫帶來?如果你是約瑟,又會怎樣安排處理呢?
- 雅各為何不肯讓便雅憫下埃及去?反而好像不大在乎被扣在埃及作人質的一個兒子西緬?這事怎樣顯露年老的雅各,在許多方面仍然是雅各的本性。另一方面,西緬在兄弟中似乎是一個殘酷的人〔參卅四25,四十九5〕他被挑出來可能與他個性有關。人實在很難改變的,在創世記中不乏這種例子,你同意嗎?你可曾因信主而被神所改變,或者仍然一樣?
- 創四十五至四十七章:『雅各家遷到埃及』
- 為甚麼約瑟要其他人退後才與他的兄弟相認?是為了家醜不外揚?或是不想手下人見到他柔和軟弱的一面?還是有別的原因呢?
- 神用了甚麼人物,環境,及時間等作工具,藉此教導並祝福以色列民?你同意新約羅馬書八28所說,神會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祂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你是否經歷過由苦難帶來的屬靈甦醒與祝福?
- 創第四十八至五十章:『雅各終,約瑟終』
- 雅各一生與『逃』結了不解緣,臨終的雅各,回顧一生的遭遇,他與神不停地『摔跤』的經歷,他的心情如何?創世記第四十七章末了,作者讓我們看到一幅很特別的圖畫『以色列〔雅各〕扶著杖頭敬拜神』,了結雅各的一生,這圖景是甚麼意思?這句話怎樣代表終於成功地被改名『以色列』的雅各對一生的感受?
- 分析雅各臨終前對兒子們所說的話,你有甚麼領受?流便本是長子,卻因犯罪,不得居首位;面緬個性殘暴,卻自食其果…『人種的是甚麼,收也是甚麼』,你同意嗎?
- 『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早晨要吃他所抓的,晚上要分他所奪的。』〔四十九27〕這話何解?便雅憫後代出極多勇士,這支派因驍勇善戰聞名代上八40,十二2〕,士師以笏〔士三15~30〕,掃羅也是便雅憫支派的人〔撒上九1〕。
- 出第一至二章:『摩西出生,逃至埃及』
- 下埃及的以色列人共七十人,他們在埃及卻成了大群,『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並且繁茂,極其強盛,滿了那地。』〔一7〕為何埃及人因此會迫害他們?他們被苦待的時候,怎樣反應?
- 摩西出手打死埃及人,藏在沙土裏。他貴為王子,為何要這樣懼怕?『摩西』名字即『從水裏拉出來的』〔一10〕,每天,人不斷地提醒摩西,他不是埃及人,是從水裏拉出來的以色列人。你認為這事對摩西的反應有沒有影響?
- 摩西逃往米甸,躲避法老的追捕。在米甸遇見米甸祭司的女兒們,後來與其中一個女兒西坡拉結婚,生了一個兒子,摩西給他起名革舜。摩西,革舜,父子倆的名字,描寫摩西大半生八十年的經歷。你能體會摩西的感受嗎?
- 出第三至五章:『摩西蒙遣領百姓出埃及』
- 神呼召摩西的過程及對話中,你有甚麼領受?摩西見的異象有甚麼意義?神對摩西的吩咐,對摩西的自我觀有甚麼影響?
- 從摩西對神呼召的回應,你看出摩西在曠野四十年,他變成了甚麼的人?
- 請指出摩西蒙召記述中對認識神重要的提示。
- 法老對摩西的請求有何回應?摩西回到神那裏,詢問神為何苦待祂的百姓。摩西所發的問題是否反映摩西對神缺乏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