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經計劃》
第六週
經文:出埃及記21~40章;利1~3章
《敬拜條文及禮儀的建立》
出埃及記主題信息:
神揀選亞伯拉罕,要使他的後裔成為大國,作神的子民,使萬國看到神的榮耀。神的應許在以色列人下埃及四百三十年後應驗了(出 12:41),但這大國的子民又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在不認識耶和華的萬國中作祂的見證呢?神在本書中賜下律法及與神交通的規矩法則。出埃及記二十章起記載耶和華為選民所頒佈的律法。神最先公佈的是『十誡』。十誡原文直譯是『十言』或『十句話』〔三十四28;申四13,十4〕。由於『十言』中大多數是禁令,中文翻譯都稱之為『十誡』。
一些聖經學者將舊約摩西五經中的律法區分為誡命式的律法〔Apodictic Laws〕,和案例式的律法〔Case Laws or Casuistic Laws〕。前者都是無條件神主權式的宣告,通常是用第二人稱,形式為『你應當/你不可』,並未列出違者當受何刑罰。後者則都是有條件的,針對特殊的案例,形式都是『如果…就當』,通常還列明違者必受的刑責。十誡及其他律法都是在立約的歷史架構下頒佈。上帝在十誡開頭語就說明祂與以色列的關係,『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二十1〕。這關係是一切律法誡命的基礎。換句話說,誡命律法的性質顯示雙方不是基於平等關係而宣告的。上帝以律法誡命來規範人的行為,因為祂是他們的神。出埃及記二十一章起,記載許多有關禮儀方面的規定〔禁止造像,築壇規定〕,有些則與社會問題有關〔釋放希伯來奴隸,懲罰殺人或傷人者的條例,保障人權的條例,司法公正…〕。
『約書』以有關敬拜的規定開始〔二十22~26〕,也以有關敬拜的規定來總結〔二十四18〕。這說明約書雖然大多數都是有關民事的律法,但是仍以引導百姓敬拜真神為主要目的。信仰與生活是分不開的。神應許祝福,但也要百姓守約。在眾多律法中,最重要的是守安息日的條例〔出三十五章〕。出埃及記第卅二章中已經說明,摩西把耶和華在西乃山上對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以色列民。然後插入有關摩西臉皮發光,用帕子蒙臉的事。立即又再恢復吩咐以色列民的主題,強調要遵行耶和華所吩咐的一切話,其中以守安息日為最重要。在神學上,遵守安息日是西乃山立約的記號〔卅一14〕。這話題被金牛犢事件中斷,處理完金牛犢危機後,首先恢復的是有關安息日之規定。造金牛犢使約破裂,更新立約之後,首先必須恢復守安息日,代表以色列民重新進入『約』中。『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是十誡命之一〔二十8〕,且是講得最長最多的一條誡命。希伯來文『安息日』,意思是每七天有一天是歸給耶和華的日子。在這一天,人要休息,甚麼工都不可做。此字的動詞是『sabat』即『停止,休息』〔創二3〕。安息日的起源在創世記二3,在神用六日造完天地後,就歇息了,並定這日為聖日。其實重要的,不是休息的時間長短,而是如何休息,神是安息的對象與中心。正如財物的十一奉獻一樣,神要百姓明白祂是一切的賜予者,既然祂定金錢某個比例歸祂,人亦要在時間生命上將一部份歸祂,象徵人對神主權的順服。另一方面,安息日是神給人的禮物,安息日得益的,不是神而是人。不是神需要人的安息日,是人需要透過安息日之實踐經歷尊重神的實際,更需要休息。今日基督徒可曾遵守這規定?這是我們必須誠實地面對,誠實地思考的。
出埃及記這段經文中第二件重要的描述是有關會幕的記載。西乃山立約之後,耶和華神呼召摩西上山,向他啟示建造會幕的藍圖。以色列民脫離埃及為奴之家,為要成為耶和華的選民,事奉敬拜耶和華。他們來到西乃山與耶和華立約,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十九6〕。他們在那裏敬拜耶和華,西乃山成了聖所。然而,西乃山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還要前往應許之地。在前往應許之地的路上,他們必須有一個敬拜耶和華的場所,於是,會幕就這樣誕生了。正如西乃山是『暫時的聖所』,照樣會幕是『移動的聖所』,提供以色列民在曠野時期,甚至進迦南最初幾個世代的敬拜場所。有關會幕的記載,許多人讀來枯躁無味,因為不像出埃及記前段講出埃及歷史及西乃山立約那樣充滿戲劇性。其實,會幕及其中各物充滿屬靈教訓,細心研讀,發掘其神學意義,便會知道會幕記載實在是座屬靈寶庫。會幕的建造,每項細節,都必須根據耶和華指示的樣式。這些規定和西乃山頒佈的律法一樣,將敬拜的人帶到耶和華神的主權那裏,教人順服聽從,讓人帶著敬畏的心參與。
利未記開首幾章主要列明幾種不同性質的獻祭規矩。獻祭是一切真實敬拜的中心,是一種分別為聖的禮儀。向神表達崇敬的心意,是敬拜者適當的表示,代表著內裏的屬靈情懷。利未記注重祭祀的意義和條例,雖然獻祭的功用和性質很廣,但基本上都包括在五祭之內。要知道獻祭的制度雖然是律法的規定,卻是感恩的心的流露。今日信徒以為這是古老的宗教儀式,已不合時宜,其實獻祭的精意還在,並且絕不是抽象的理論,是非常實際的,對屬神的子民來說,永遠重要。獻祭是神的百姓必須經常作的,耶和華一連三次曉諭摩說,『壇上的火,要常常燒著…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著,不可熄滅…在壇上必有常常燒著的火,不可熄滅。』〔利未記六章9,12,13〕
經文重點內容:出廿一至四十 章;利一至三章
Ü出埃及記廿一至四十章主要事件:
✓ 耶和華為百姓規定有關社會公義的律法:待奴僕,保障人權。〔廿一至廿三章〕
✓ 會幕與祭司的設立,敬拜當獻之物,常行之禮,重提安息日。〔廿四至卅一章〕
✓ 亞倫造犢,摩西怒碎法版,復為以色列民求赦免,復造法版。〔卅二至卅四章〕
✓ 重提安息日,訂會幕材料及工匠,造約櫃及敬拜器材。〔卅五至卅九章〕
✓ 會幕所有部份及器材都按神指示完成,會幕支搭起來,行竣工奉獻禮〔四十章〕
Ä《耶和華為百姓訂社會公義的律法,敬拜的條例。會幕按照神的指示建成了。》
Ü利未記一至三章主要事件:
✓ 燔祭,素祭,平安祭的規定。
✓ 祭物的原則:沒有殘疾,無酵。脂油和血不可吃。
每日讀經思想問題
1) 出第廿一至廿三章:『社會公義的律法』
a) 有人認為廿一章的律法表示『人』的價值過於重『物』的價值,你同意嗎?按此理解,你對神的屬性有甚麼新領受呢?
b) 第廿一章對蓄意殺人與無心誤殺的區別給你甚麼啟發?『殺人』有很多方式,其中之一是用我們的舌頭『殺人』〔參雅各書第三章〕。你可曾在這方面傷害過人呢?
c) 牛主和井主必須關注自己所作的對他人安全之影響。這原則如何應用在今日生活中?
d) 第廿二章列明人對寄居者,寡婦,孤兒,貧窮者有甚麼提醒?今日我們對弱勢人士有何責任?今日的社會比過去複雜,我們怎樣分別真正的弱勢群體和自甘墮落的人?
e) 安息日的要求對活在極度繁忙社會中的基督徒又怎樣實行?安息日的原意何在?熱心事奉的基督徒在主日比平日更忙碌,我們如何實踐安息日?
f)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與他們的農事,畜牧息息相關〔廿一29~31,廿三6~19〕,且有定期性。這對我們的信仰生活有何提示?你是否一個星期天的信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出第廿四至廿七章:『建造會幕』
a) 廿四章記述,以色人在聖山上『觀看神,他們又吃又喝』是甚麼意思?一般先知見到神的寶座都戰驚懼怕,為何以色列人這次竟然如此放鬆?
b) 在百姓中間設立約櫃有甚麼重要含意?而約櫃上基伯的形態,位置等又有甚麼含意?
c) 會幕對曠野的以色列人有甚麼特別意義呢?會幕是神與人相交的地方,今日,你與神相交的地方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出廿八章至卅一章:『祭司與祭祀器具』
a) 『以弗得』乃是大祭司聖衣中最特出的一件,形狀像圍裙,用造幕幔材料織成,上有紅瑪瑙胸牌,刻有以色列十二支派名字〔二十八12〕。這是甚麼意思?
b) 『烏陵』和『土明』二字的原意是『光明』和『全備』,是神給祭司類似占卜物的一種聖器。每當祭司面臨抉擇時,就可藉著這些神器確定神的旨意。基督徒又怎樣尋求神的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第卅二至卅四章:『二次賜予法版』
a) 從卅二章顯示的亞倫領導方式,你得到甚麼警戒?有甚麼領袖的危機是我們應當小心的?
b) 第卅二及卅三章中,你看到摩西身為領袖者的那些長處短處?你認為摩西怒碎法版是對或錯?如果今日的牧者如此發脾氣,又會有甚麼下場?第卅三章中的摩西表現了怎樣的牧者心腸?
c) 從亞倫及摩西在這三章中的表示,列出你所觀察到的『屬靈領袖須知』。卅四章9節的代名詞『我,你,我們』對摩西與神,與百姓的關係有何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出第卅五至四十章:『會幕與敬拜』
a) 為何第卅五章開始,摩西重提安息日?本章論安息日之例比以前的〔廿8~11,廿三6,卅一12~17〕有何不同重點?安息日對以色列民為何這麼重要?不再守安息日的基督徒,又怎樣持守我們的『安息日』呢?
b) 注意本段經文中有關會幕各樣聖物的規定。你看到甚麼原則呢?
c) 第四十章中,有一句話不斷地重覆,那句話是甚麼?對建會幕的規定有甚麼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利第一至三章:『三祭的規定』
a) 利未人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之一,他們的工作是協助料理會幕,並向百姓講解律法。利未記直接的目的,就是透過利未人,教導神的律法和原則,叫以色列民生活得像神的子民。讀利未記開始三章,你有甚麼感受?這些看來極為繁複的規定,有甚麼重要的屬靈意義?
b) 甚麼是燔祭?甚麼是素祭?甚麼是平安祭?這些祭獻的場合與理由有何異同?
c) 希伯來人認為脂油是動物最好的部份,而腰子及肝上的網子則代表其神經感情中樞,身體最重要的部位。把這些獻給神,意義何在?
d) 有關祭牲部份,規定甚麼是以色列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三17〕?這規定有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