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週

        《一年讀經計劃》

第十一週

            經文:約書亞記1~24章

        《爭戰承受應許之地》

約書亞記是摩西五經的接續。約書亞是以法蓮支派人,原名何希阿(解『救恩』,民數記13:8),摩西將他改名為約書亞(耶和華是救恩),倚為得力助手。在以色列人和亞瑪力人作戰的一役中,約書亞已嶄露頭角。他帶領部隊直接與亞瑪力人作戰,因著神的幫助,摩西的督戰,約書亞殲滅敵人。

約書亞記主要記載神僕約書亞如何帶領以色列選民進入迦南,將當時住在迦南的七個墮落罪惡的民族驅逐出去,得著神所應許賜給他們的土地為業。約書亞記接著民數記的分題,指出以色列人若要得著迦南,爭戰是無可避免的。雖然耶和華神應許將地賜給他們,以色列人不可以長驅直入,接收迦南人的土地。這是第一代以色列人所無法明白,亦不能接受的。第一代以色列人不肯爭戰,因而在曠野迷途,除以迦勒及約書亞外,他們不能進入迦南,在曠野滅亡。第二代以色列人起來,順服神的命令,組織軍隊,在約書亞領導下進入迦南,開始爭戰。約書亞主要記述以色列人在迦南爭戰的經過及結果。

      約書亞記的主題信息

約書亞記中的神學主題信息是:以色列人順服神的命令,起來爭戰,結果按著神的應許承受迦南美地。神曾經賜予應許之地給第一代以色列人,他們卻膽怯不信,以致不能進去。現在新的一代在約書亞率領下,信靠順服,進入迦南爭戰,佔領,分配,維持應許之地。在約書亞記中,耶和華成就了祂給予列祖的應許,賜以色列人土地和安息。

『土地』是約書亞書主要談論的對象:

(1) 這是神應許以色列先祖的土地〔1:6; 21:43〕。

(2) 這是神賜予以色列的土地〔1:2,3,11,13,15〕。

(3) 這是神分給百姓各支派的地〔1:6; 13:6-7〕。

(4) 這地與約但河東地緊密相連〔1:12-18; 12:1-6;13:8-33;21:6-7;22:1-9,10-34; 24:8-10〕。

(6) 這是有神同在方可征服之土地 〔6:-7:〕

(7) 這是當地居民被神驅趕,使以色列人承受為業的土地 〔13:6; 23:5〕。

(8) 這土地屬以色列人與否,與他們是否順服尊重神有關係 〔5:5-6; 7:7-9;23:13,15,16; 24:20〕

約書亞記第二個重要神學主題信息:面對強大敵人,以色列人爭戰勝敗的關鍵,完全不在乎他們自己本身的本事能力,而在乎為他們爭戰的耶和華『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那裏去,都可以順利…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裏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7~9〕

『爭戰』是約書亞書主要談論的對象:

(1) 耶利哥之戰,順命能攻陷最堅固的城堡〔第六章〕:繞城七次,甚麼都不作,甚麼都不作,任憑敵人笑罵,這不是容易的功課。對約書亞及以色列人,兩方面都要學習『順服』的功課,只要任何一方聽從理智,不肯無條件順服,耶利哥都攻不下。

(2) 艾城之戰,逆命使百姓在最弱三的城堡前大敗〔第七章〕:隱藏的罪不處理,最易的城堡都攻不下;處理隱藏的罪,能使以色列人反敗為勝。

一人做事一人當?『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兒子亞干,取了當滅的物。神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他們對約書亞說,『眾民不必都上;只要二千人上去,就能取攻艾城;不必勞累眾民都去,因為那裏的人少。於是民中約有三千人上那裏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艾城的人擊殺了他們三十六人。從城門前追趕他們,直到示巴琳,在下城殺敗他們。眾民的心就消化如水。』〔七1~5〕

(3) 五王之役:日月停止,直到國民向敵人報仇,『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十〕。

(4) 夏瑣之戰:『素來夏瑣在這諸國中是為首的』〔十一10~15〕,『約書亞奪了這些王的一切城邑,擒獲其中的諸王,用刀擊殺他們,將他盡行殺滅,正如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的。』〔十一12〕

    經文重點內容:約書亞記

i. 第一至五章:進入迦南的準備

✓ 耶和華訓諭眾民

✓ 探子回報   2:1-24

✓ 渡過約但河 3:1-4:24

ii. 第六至十二章:應許之地的爭戰

✓ 耶利哥戰役à勝   6:1-27

✓ 艾城戰役 à 敗 7:1-8:29

✓ 在以巴路山更新聖約 8:30-35

iii. 第十三至二十一章:各支派分地

✓ 約但河東,河西之分地

✓ 設立逃城

✓ 利未人的城邑

iiii. 第二十二至二十四章:與民立約

✓ 河東支派見證之祭壇

✓ 約書亞的臨別贈言

✓ 在示劍更新聖約

每日讀經思想問題

1) 書第一至四章:『預備爭戰,過約旦河』

a) 為何神再三鼓勵約書亞要『剛強壯膽』?摩西在曠野帶領以色列民四十年,百姓怎樣悖逆,約書亞是知道的。現在領導重任落在他肩頭,如果你是約書亞,你肯嗎?為何他竟然能夠剛強壯膽?

b) 上次摩西派十二探子窺探迦南,結果害得以色列人喪膽背命,以致整代人流落曠野,不得進入應許地〔參民數記十三章〕。為何這次約書亞又再探人窺探耶利哥?他難道不怕重蹈覆轍?

c) 喇合的謊話是對是錯?她背叛自己人,放走以色列探子,你對此如何感想?

d) 過約但河的神蹟需要人信心順服的回應才能成就,百姓若是退縮,拒絕遵命,會有甚麼後果?

e) 每支派都要從河中取一塊石頭放在吉甲,紀念神在過約但河的事上施行的神蹟,並向下一代傳揚。你又為不忘記神的恩典作過甚麼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書第五至八章:『耶利哥與艾城』

a) 第二次給百姓行割禮對爭戰有何意義?以色列人在爭戰前受割禮,守逾越節,吃當地出產,嗎哪止降,遇見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等事,對約書亞帶領百姓進入迦南會有甚麼影響?

b) 耶利哥城是怎樣攻佔的?艾城是怎樣失敗的?作者記載這兩次大小戰役,神讓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後立即經歷這兩次戰役的勝敗,對日後神的子民有何警惕?

c) 亞干一人犯罪而影響全體百姓,試列舉他帶給神及同胞的虧損。約書亞為何不求神赦免亞干的罪,使他不至滅亡呢?為甚麼神不直接將犯罪的人指出,卻要約書亞藉著間接的手續〔七14~18〕最後才查出犯罪者呢?

d) 艾城一役後,約書亞將摩西的律法寫在石頭上,並向百姓宣讀,這給我們甚麼榜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書第九至十二章:『約書亞參與的戰役』

a) 以色列人從攻打耶利哥城至受基遍人欺騙期間,常在得勝與失敗中打轉。試找出他們得勝及失敗的原因。

b) 約書亞及領袖在明白自己受基遍人欺騙後,還堅持履行誓言,是否愚昧?你又會怎樣作?

c) 王五之役有甚麼特點?第十章14節何解?五王之役對以色列人及仇敵會有何影響?

d) 自耶利歌之役開始,以色列人的爭戰是否一次比一次厲害?神在每次爭戰中怎樣幫助祂的百姓?今日信徒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考驗,神的應許是甚麼?憑甚麼可以得勝?

e) 夏瑣是當代中東一帶的貿易中心,但居民的罪惡卻使它邁向滅亡之結局。你對此有何感受?可曾為美國及所居住的州禱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書第十三至十七章:『以色列各支派分地』

a) 神指出以色列民未得之地目的何在?祂給他們甚麼應許?以色列人怎樣回應神的應許?

b) 神揀選利未人專職事奉祂,卻不給他們地業維生,你想原因何在?參民數記十八24。對今日教會及信徒有何教訓?

c) 你還記得巴蘭的故事嗎〔參民數記廿二至廿五〕?約書亞記十五22記載他的下場,對我們有何警惕?

d) 以法蓮及瑪拿西是約瑟的兒子,他們的後人竟然與約瑟兄弟的子孫同得地業,這是甚麼緣故?參創世記四十八5。他們得到的祝福與約瑟有何關係?參創世記四十九22~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書第十八至廿一章:『其餘七支派分地』

a) 為何本章首指出其餘七個支派沒有分得地業?七支派選出的代表負責視察得地的範圍。你認為他們會遇甚麼困難?神如何保守他們?

b) 設立『逃城』有何意義?神在摩西臨終前,已經藉摩西囑咐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得地後,就要設立三座『逃城』,並說『如果你們愛耶和華你的神,常常遵行祂的道,就要在這三座城之外,再添三座城』〔參申命記十九章〕,為何神這麼重視逃城,要教以色列人甚麼功課?

c) 在廿一章,約書亞與眾首領忙於分地而忽略了甚麼事情?對今日教會有甚麼提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書第廿二至廿四章:『應守之例』

a) 過河幫助其他支派取迦南地的二支派半得到約書亞怎樣應許?二支派半給我們甚麼榜樣?

b) 前面爭戰所得的戰利品,要與後面沒有直接爭戰的人分享,這是甚麼原因?有何教訓?

c)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入迦南,分地之後,再與以色列人立約。比較摩西臨終前要以色列人立的約〔申命記廿九及卅章〕,與約書亞臨終前要他們所立的約有何異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