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讀經計劃》
第十二週
經文:士師記全書,路得記1~4章
《各人任意而行》
士師記是舊約聖經的第七卷書,在約書亞記和路得記的中間,屬於歷史書中的一部份。這是中文聖經和英文聖經根據七十士譯本的排列次序。但原來的希伯來文聖經〔舊約〕分為律法書,先知書,和聖卷三部份,其中先知書又分為前先知書和後先知書。士師記是前先知書的第二卷,在約書亞和撒母耳記上的中間。路得記則被列在聖卷中。前先知書所記載的是古以色列人從征服和定居迦南到王國建立和亡國的歷史。
士師記開首明顯是《約書亞記》的接續。當約書亞死後,還有一些土地未被攻佔,所以不同支派開始要作個別的戰爭。士師亞記亦是聖經記載以色列史的一部份,這時期,以色列按支派劃分地界,九個半支派分得約但河和地中海沿岸間的地,另兩個半支派則住在約但河東的平原。土地雖然劃分,但實際還未完成佔領,東面有米甸人,摩押人,亞捫人侵擾,西面被非利士人和所謂的海上人襲擊,衝突不斷。換句話說,士師記所記載的史實,是發生於古以色列人入住迦南之後和王國建立之前,即是主前一千年以前的事蹟,前後約有二百至三百年的時間,大約在中國商朝末至西周初的期間。
『士師』原文指人與人間法律糾紛的仲裁,審判官。其實,士師記中的『士師』,仲裁法律糾紛只是次要任務,在外邦敵人各次攻擊欺壓中,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危險是士師記中士師們的主要任務。士師記全書中提到的九位士師,大多數都曾經拯救以色列人脫離敵人的欺壓,拯救他們,打敗敵人。在那段混亂時期中,以色列人在他們背道的方向中,愈陷愈深。士師記最後一節經文,很簡單清楚地把他們當時的情況寫出來,也說明為何那段日子中,神不斷興起不同的士師來拯救他們。『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師記二十一25〕
士師記的特點
士師記引言〔一1至二5〕記載約書亞死後,以色列與迦南人相處情勢。不同以色列支派要擁有及佔據約畫亞劃分給他們的土地並不容易,因為迦南人頑強抵抗,在沿海及北面興建堅固的軍事防禦城鎮,駐以重兵,互相支援,抵抗以色列人。以色列人雖在軍事稍佔上風,但仍遇到難處,佔領要塞將付出極大代價犧牲,所以決定與迦南妥協,就住在他們中間。但支派更被迫住在山上,不能在自己沿海的平原分地內生活。這情況與以色列起初進佔迦南地的期望有天淵之別。以色列人失敗,不能佔據分地,非因迦南人有鐵車,或有堅固的防禦基地,而是他們自己對神不忠。因他們的軟弱,以色列人在佔地內,開始妥協,容許迦南人的外邦神衹存留,因此耶和華不伸手幫助他們。耶和華使者這次宣講,除回顧以色列人過去的情況外,還展望將來,預告迦南人及他們的神衹,會繼續成為以色列人的網羅和絆腳石。
除了以色列人背道循環,愈陷愈深外,士師時間另一個特點,就是士師們的質素每況愈下,一個不如一個。第一個士師俄陀聶算是最好,最理想的,最後一位士師參孫是最多問題,亦最自我中心的。參孫的生活似乎與以色列百姓的需要扯不上關係〔十五11〕。根據經文記錄,參孫與非利士人所有的衝突爭戰完全屬個人性質,與以色列百姓完全沒有甚何利害關係,亦沒有任何百姓跟隨他。後來,他反被自己的同胞綁起來,交給敵人〔十五12~13〕。最終,他仍無力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轄制。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轄制,要等到大衛出現的時候〔撒下五17~25;八1〕。
士師記的神學信息
士師記神學思想豐富,主要信息包括下面幾點:
I. 『一位像父親般憐憫人的上帝』
從士師記表面的文藝結構來看,我們首先發現它介紹每一位士師的事蹟之前都有所謂申命記神學的引言模式,就是申命記守律法蒙福和不守律法遭禍的思想與士師記內容關係密切。而立約的上帝,正如一位慈愛的父親,在管教叛逆孩子的時候,仍然帶著極大的憐憫,無奈地將他們的刑罰挪走。可惜,這些百姓仍然不體會神的心意,學不到功課,轉眼又再犯罪。
II. 『能夠使用罪人成就祂旨意的上帝』
『上帝是聖潔的,有罪的人不能到神面前,更不能被神所使用』,這是一般信上帝的人常有的觀念。但士師記卻將這原則的另一方面帶出來,原來上帝對萬事絕對掌管的主權,叫有罪的人亦可以被上帝使用,成就祂的旨意。這一點令不少讀士師記的基督徒驚訝不已。為何一個像參孫常與不同女人拈上關係的人,亦被上帝使用來拯救以色列百姓?參孫一生過犯缺點極多,可是神卻透過這樣敗壞的人之一生,阻止非利士人在以色列民中為所欲為。
III. 『以色列之歷史—背道與蒙憐憫的循環』
以色列人離棄上帝,上帝將他們交在仇敵手中,百姓便備受外族欺侮壓迫;當百姓痛苦中回轉,尋求神憐憫之際,上帝便興起士師施行拯救,國內便享有數十年的太平。然後,百姓在安逸太平中又再犯罪得罪上帝。士師記記載的歷史,充滿的就是這樣周而復始的背道循環,愈陷愈深。至士師間後半卷,情況更形混亂。以色列支派之間甚至發生互相殘殺的事,其中有一個支派險遭滅絕之危。士師記最後一句話,『那時以色列人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二十一章25節〕,正是這情況的真實寫照。
士師記回答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以色列人為甚麼不曾全然佔領這片神應許要賜給他們的土地?』答案是『因為約書亞死後,以色列背道,離棄耶和華。』士師記解釋耶和華的作為是全然公義的,因為以色列人不斷地離棄神,所以神沒有與他們同在,結果是百姓不能全然承受神所應許的土地。
每日讀經思想問題
1) 士第一至五章:『背棄耶和華,士師拯救』
a) 約書亞生前帶領以色列民攻打迦南,但只針對最頑強的迦南人中之少數種族,能佔領的城有限,各支派抽籤而得之地,仍須各自去征服當地的居民。第一章記載猶大與西緬贏得第一仗,但其他支派遇見不少麻煩。因不能將某些民族逐出去,所以百姓與他們妥協。他們實際上沒有完全照神的吩咐對付敵人。他們這樣行引致日後甚麼後果?
b) 為何耶和華在迦南地留下幾族當地人?第三章解答這問題提出甚麼原因?為何神未曾讓屬祂的人天氣常藍,花香常漫?為何神有時不聽我們禱告,不曾困擾我們的問題或人物挪走?
c) 作士師常具甚麼條件?俄陀聶,以笏,珊迦這三位士師的力量從何而來?他們勝過敵人的方法有甚麼不同?
d) 底波拉是當時惟一的女士師,分析第五章底波拉的歌,這首歌的中心信息是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士第六至八章:『基甸的故事』
a) 基甸用蒙神呼召,他起初推辭,後來為何答允?他用來印證神差遣的方法正確嗎?
b) 面對人數眾多,比以色列人強大的敵人,為何神還逐步削減基甸的作戰兵力?從這片斷我們可以學到甚麼事奉神的原則?
c) 神揀選三百人有沒有原則及標準,神的挑選決定於甚麼因素?
d) 以法蓮支派為何與基甸爭吵?怎樣化解?
e) 基甸用掠得的金首飾做了一個以弗得,這不但使以色列人陷入拜偶像的罪了,也成了他一家的網羅。這件事給我們甚麼教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士第九至十二章:『任意而行』
a) 為甚麼示劍人在短短兩三年間,會從支持亞比米勒變到敵視他?人群的心理是否受制於性,抑或是搖幌不定的呢?人曾否受別人說話的影響,而失掉自己的主見及過去的認知?
b) 亞比米勒臨死時的要求,顯示他的那種性格?以色列民見亞比米勒死,就各自回家去。這又顯示甚麼呢?
c) 第十一章,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他為怎會許如此奇怪的願,要把將來他戰勝回來首先迎接他的第一個家人獻為燔祭?
d) 第十二章,以法蓮人不肯幫助基列人抗外敵,但事後又想邀功,將不參戰的責任推卸給耶弗他。他們的反應顯示出人性的那方面?
e) 比較耶弗他和基甸對外敵與以法蓮人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士第十三至十六章:『參孫的故事』
a) 參孫的出生有甚麼特別?拿細耳人是甚麼意思?與參孫的一生有甚麼關係?
b) 參孫的生與死,都與女人有關:瑪娜亞〔十三章〕,亭拿女子〔十四章〕,迦薩妓女〔十六章〕,大利拉〔十六章〕。分析這些複雜的關係,從參孫的一生,你看到甚麼?
c) 請分析孫性的性格及價值觀,列舉參孫性格的特點?他有甚麼長處,短處?按你的看法,他夠資格作拯救者士師嗎?為何神竟然會選用這樣的人,拯救以色列百姓?從這事上,我們對神及祂作事方法有甚麼更深認識?
5) 士第十七至廿一章:『敗壞的光景』
a) 士師記第十七至廿一章包括兩個故事,有情節上似乎沒有關係,但在內容和形式上卻是統一的。分析兩個故事的異同,你看到甚麼?作者想藉這兩故事表達甚麼信息及神學思想?
b) 你認為以色列支派出兵攻打基比亞人是否太衝動呢?當我們處理重要事務時,會否因為環境急逼而無暇先求問神的心意?衝動作事的後果如何?
c) 第二十章中,你認為眾支派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為何便雅憫支派不原兇交出?我們會否因『黨派觀念』而袒護自己人?
d)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這一句話在本卷書中出現了四次。究竟這句話怎樣在本段經文各故事表露出來?對今日信徒及教會有何警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得第一至四章:『當士師秉政的時候』
a) 路得記的作者在開卷第一句話,便給予讀者很清楚的線索來了解路得記的主題,這線索就是『當士師秉政的時候』。這句話具有甚麼含意?
b) 舊約人物的名稱往往含有深意。試從路得記幾個人物的名字了解整個故事的發展。
c) 試列舉路得記這幾章中的『巧合』。你認為這許多『巧合』真是碰巧之故,或在一切的背後有甚麼力量在管理?
d) 為何路得的近親願惡贖回拿俄米的田產,卻不願意娶摩押女子路得?他的顧忌有何道理?
e) 憑甚麼他瑪能成為大衛的先祖?外邦女子的路得又能作大衛的曾祖母?神的安排讓我們看到甚麼揀選的原則?你對事奉機會的看法如何?如果神要揀選使用你,你會如何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