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週

        《一年讀經計劃》

第十三週

      經文:撒母耳記上第一至二十三章

    《撒母耳,掃羅,大衛的興起》

撒母耳記〔上下〕以一個人名字命名,就是神用來在以色列人要立王時為神發言的最後一位士師。他不僅膏立了以色列最早的兩位君王,也成為這時期神的代言人,撒母耳地位的重要性可與摩西相比(詩99:6; 耶5:1)。在以色列由士師統治轉進君主統治期間,撒母耳對維繫以色列與神立約關係所作的貢獻,無人能比。可是,撒母耳個人的事蹟其實最多只佔《撒母耳記上》篇幅的一半而已。由第八章開始,以色列國第一位君王出現,他就是掃羅王。掃羅在位的年日不短,記載他事蹟的篇幅由第八章至三十章,可是撒母耳記很快就置他於配角位置。從十六章始,大衛便登場,主角對換了。

撒母耳事蹟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百姓要求立王的事。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呼聲,明顯是拒絕上帝的表現。因為在西乃山,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時候,上帝要求祂的子民與列國有別,歸耶和華為聖,作神的子民。故此,立王的行動,就是以色列人正式要求與列國相仿。就正如今日不少教會的領袖,越來越傾向以工商管理方法來管理教會。這向外師法的取向,原來不是今日才有的。當撒母耳為百姓要求立王而難過時,耶和華對他說:『這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6~7〕

       撒母耳記的主題信息

讀撒母耳記,不但是研讀歷史,更是讀一本神啟示祂自己作事的方法和原則的書卷。從撒母耳記內容,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書卷的主題回答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人類歷史中,誰主浮沉?誰是人類歷史的主宰?』同時,撒母耳記亦坦白地帶領讀者看到人性的軟弱,讓我們明白上帝的恩典及嚴厲,教人知道上帝實在是輕慢不得的。並非人的才幹本領,亦非環境使人能夠升起或沉落,而是上帝。撒母耳記上下的內容圍繞在三個人物身上:撒母耳,掃羅,大衛。作者在這本書卷中記述他們事蹟,讓讀者自己去下定論,究竟在人類歷史裏,眾君王的興衰中,『誰主宰浮沉?』。這本書信息是一個悔改的呼召: 回到掌管歷史的神面前,尊重神的聖潔,敬畏神的主權,承認祂才是主宰。敬畏上帝的人被祂興起,成為百姓的祝福;自大離棄上帝的人被神離棄,終至沉淪。而這些結局都是出於人一念之差。

  上週經文附錄:有關路得記的問題

上週所讀的路得記中有甚多問題值得討論。大略讀來,路得記似乎是一個逗人喜愛的故事,今日基督徒常用來講論家庭問題,婆媳相處關係,鼓吹家庭兩代間和諧相處…如果細看,讀者可以看出其中另外包藏有極深的問題。事實上,路得記起首,作者已經作出十分明顯的提示:『當士師秉政的時候』〔路得記一1〕。士師主政時期,正如士師記最後一節所寫的一樣『那時,以色列人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路得記內容中,充滿人與人之間的計算策略,人人以為自己聰明,隱操勝算,若不是耶和華保守,他們都會很容易陷落在不同的問題中,危機處處。路得記在記述人的問題時,實際上在介紹歷史背後掌權的上帝。路得記故事中,神原來不是高高在上不理微小的世人之上帝,反之,神在一直在保守,叫祂永恆的旨意得以成就。

路得記另外有一個很值得思想的問題,就是《路得記》用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名地名。我們若以中文譯文去看路得記中的名字,是看不出特點的;倘若我們以希伯來文去讀,這些名字就變得非常重要,並且都帶信息:

以利米勒:『以利』是『我神』的意思,而『米勒』就解『作王』。男主人名『我神作王』或『我神管治』,不過,他所作的決定卻與這名字相反。究竟誰在作王管治?

『伯利恆』:『伯』即『家』,『利恆』意即『糧食』,糧食之家。摩押原是亞伯拉罕姪兒羅得與女兒定居的地方,有淫亂之鄉的意思。

拿俄米:『拿俄米』是『甜』,『瑪拉』是『苦』的意思。以利米勒妻子拿俄米在回到伯利恆時,為自己改了新名,表達內心感受:『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得一20〕

瑪倫:瑪倫是『疾病』之意,即『生病之人』,果他真的常生病,體質孱弱。

基連:『基連』是『短命』,即『短命之人』,事實上,他果然活不長久〔想想看,有誰家父母會為自己孩子起這些名字?〕。

俄珥巴:這是拿俄米第一個媳婦名字,『俄珥巴』希伯來文是『後頸』,即『轉身離開』的意思。這實在是她所作的,丈夫死後,她便轉身離開拿俄米。

路得:這是拿俄米第二個媳婦的名字,『路得』希伯來文是『友伴』,即忠實相伴的意思。路得的既甘心跟隨拿俄米回以色列,『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我在那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波阿斯:『波阿斯』是『棟樑』之意,正是一個看到弱質女子路得落在困境中,向她伸出援手之人,亦是當時社會中有名聲極受尊重的人物,社會棟樑。

因此,有人引不住發出疑問,路得記究竟是真實的歷史,或者只是一個虛構故事?書中這些代表所發生的事之名字,是否證明路得記虛構?正確的答案是:雖然有這些奇特的名字,但路得的既是歷史中人物,她的事跡,都是歷史事實。《路得記》卷末的家譜一連串的名字都記於《歷代志》,是大衛家譜。此外,這家譜也出現於《馬太福音》耶穌家譜中,內裏有路得的名字。值得思想的是,我們是否可以接受,真實的歷史記述中用了虛構名字,以便表達作者記述故事的含意?有可能嗎?這是今日解經家爭論的事,亦是讀經者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些名字反映聖經書卷作者在聖靈感動下運用的寫作技巧?巧合?或是有含意的選擇。

每日讀經思想問題

1) 撒上第一至三章:『撒母耳的興起』

a) 本不生育的哈拿向上帝許願得撒母耳,撒母耳斷奶之後,哈拿還願,真的把撒母耳帶到示羅,離開自己,讓他終身在神殿事奉。你向神許過願?你可肯把所最愛的獻給神?

b) 分析哈拿之歌,與路加福音第一章的馬利亞之歌比較,你有甚麼領受?哈拿與馬利亞對神的心態有何異同?

c) 以利是示羅的祭司,有二個兒子。他負責管理神的殿,卻不會管理自己的家。二子犯罪日深,以利卻朿手無策,縱容二子繼續得罪上帝,在神面前作惡。他家的結局對我們作父母的有何警惕?

d) 撒母耳不受以利二子的行為所影響,相反地,他敬虔的事奉正好與以利家的褻瀆成強烈對比。你可曾希奇為何撒母耳在以利家的環境中生活,竟能出於污泥而不染?

e) 以利對撒母耳的成長有影響嗎?何以曉得?以利聽見神要施行的審判後,反應如何?以利的反應顯示出內心世界及與神關係是甚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撒上第四至七章:『約櫃的被擄與歸還』

a) 約櫃被擄與以利死亡,都是故事中的轉捩點。象徵神與人同在的約櫃,怎會『被擄』?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取耶利哥城時,也曾把約櫃抬去〔書六6〕,結果大獲全勝。如今,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交戰,以軍照樣把約櫃抬到戰陣上,又何以戰敗,連約櫃都被擄走?

b) 曾是以色列祝福的約櫃,到了非利士,怎會成為非利士人的咒詛?耶和華在大袞廟非利士人身上所作的,目的是要彰顯甚麼?

c) 第六章,百姓為何因伯示麥人被神擊殺哀哭?

d) 第七章,非利士人軍上來要攻擊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米斯巴之役如何得勝?撒母耳做了甚麼?對今日教會及基督徒有何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撒上第八至十二章:『掃羅被立為王』

a) 百姓要求立王,撒母耳不悅,但神竟吩咐他順從百姓的要求,只是預先警告他們立王之事的後果。我們怎樣透過這事去認識上帝?

b) 掃羅是怎麼樣的人?具有那些品格?長處短處?你認為他是一個好王嗎?何以見得?

c) 掃羅擊敗亞捫人後,撒母耳對百姓說,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裏立國?吉甲是甚麼地方?吉甲對以色列人有甚麼特別意義?〔參書四〕

d) 分析撒母耳在掃羅登基慶典中的說話〔十二章〕,你看到甚麼?撒母耳為何首先自白一番,然後才訓勉百姓?撒母耳道出以色列歷史,到底這和當日百姓的行為有何相關?對你有又何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撒上第十三至十五章:『掃羅違命』

a) 獻祭豈非是敬畏神的表示,掃羅為何又竟因此得罪神,被神棄絕?掃羅違命獻祭的例子,對今日高舉能者領導的教會有何警惕?

b) 第十五章,試舉例說明『聽命勝於獻祭』這句話?掃羅沒有滅絕亞甲與上好牛羊的真正原因是甚麼?試從掃羅與撒母耳的對話中,分析他的個性。

c) 掃羅聽了撒母耳的指責,兩次說『我有罪了』。但撒母耳仍然嚴正地宣告說,今日耶和華使以色列國與掃羅斷絕,並且從那日到撒母耳死的日子,再沒有見掃羅。為何這事嚴重如斯,認罪亦不蒙憐憫?神沒有赦免掃羅,或者是蒙神赦免後,人仍然面對罪的後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撒上第十六至十九章:『大衛被膏立』

a) 耶和華揀選了耶西不起眼的小兒子大衛接替掃羅作王。聖經形容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從本段經文來看,大衛有那方面合神心意?

b) 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便有惡魔來擾亂他,他的情況就比未作王前還要糟。為甚麼經文說『從神那裡來的惡魔』〔撒上十六23〕,怎會有惡魔從神那裡來?你從掃羅下場得到甚麼教訓與警惕?

c) 試分析大衛與歌利亞之戰。倘若你要以歌利亞與大衛的故事教導孩童,你會著重故事中那一部份的教訓?為甚麼?

d) 為何掃羅對大衛的態度一夕間完全改變?第十八章中四次提到掃羅怕大衛,為甚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撒上第廿至廿三章:『掃羅追殺大衛』

a) 大衛本來在鄉野作牧童,活得好好地,被膏立後並未立即登基作王,卻成了亡命之徒,成為王的眼中針,被王追殺。如果你是大衛,你會有甚麼感受?你會埋怨神嗎?大衛被膏立後的遭遇,對我們有何教訓?

b) 每個人都有不同個性,朋友間彼此真正委身,互相信任,相愛的功課是不易學的,會經過許多考驗。大衛與約拿單的友情有甚麼考驗?他們如何勝過這些攔阻?

c) 神的僕人亞希米勒由於幫助大衛,結果與挪伯其他的祭司慘遭殺容。神為何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你對神的全知,全能有何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