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週

        《一年讀經計劃》

第十四週

      經文:撒母耳記上24~撒下14章

            《大衛作王》

毫無疑問,《撒母耳記》主角不是撒母耳,而是大衛。撒母耳個人的事蹟其實最多只佔《撒母耳記上》篇幅的一半而已。撒母耳事蹟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百姓要求立王的事。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呼聲,明顯是拒絕上帝的表現。因為在西乃山,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時候,上帝要求祂的子民與列國有別,從列國的作法分別出來,歸耶和華為聖,作神的子民。可是,立王的行動,就是以色列人正式要求與列國相仿。就正如今日教會的領袖,越來越傾向以工商管理方法來管理教會。這向外師法的取向,原來不是今日才興起,早在舊約士師年代和先知初期已經有了。當撒母耳為百姓要求立王的呼聲難過時,耶和華神對他說:『這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上八~〕

由《撒母耳記上》第八章開始,以色列國第一位君王出現了,他就是掃羅王。他在位的年日不短,記載他事蹟的篇幅由第八章直至三十章,可是撒母耳記很快就置他於配角路位置。從十六章始,大衛便登場了,主角對換了。

大衛的生平可說有功有過,有起有跌,並非一面倒的。由《撒母耳記上》十六章至三十一章,大衛的遭遇可算是顛沛流離,時常要逃避殺身之禍。在《撒母耳記下》一章至十章,記載的大衛是躊躇滿志的。可是第十一章開始,就記載大衛犯罪及其親生兒子押沙龍叛亂的根由。押沙龍叛亂的遠因可追溯至大衛家的不和,大衛一生並不平安。神甚至向大衛說,將興建聖殿的重任留待他的兒子所羅門完成,因為大衛一生流血太多了。大衛的戰爭不單是與外族或與掃羅,連同他自己家人在也包括在內。聖經如實記錄了大衛家勇士們的分裂,元帥之間如何互相仇殺。與一般宮廷黑幕的記載相比,同樣是骯髒的。

《撒母耳下》二十一章至二十四章是記述大衛的晚年。從另一角度看來,二十一及二十二章亦是記述叛亂的尾聲;二十一章記載如何平定大衛家庭以外的叛亂,二十二章是大衛以詩歌形式,回顧他的一生〔參詩篇十八篇〕。可是,大衛的晚年並不終止於《撒母耳下》,我們翻看《列王紀》前幾章,便發現大衛在晚年時作了甚麼。

      撒母耳記的歷史及神學

A. 歷史方面:歷史方面,撒母耳記重要性可從三方面來看:

(1) 它提供了早期鐵器時代的歷史資料:撒母耳記提供寶貴的歷史資料,記述古代近東從主前第十二世紀到第十世紀的歷史,是考古學上稱作銅器晚期與鐵器早期的交接時期。因鐵器開始被使用,在社會及軍事上引起極大的震憾和影響。讀撒母耳記上十三19~23,你讀到甚麼重要的記載?

(2) 它記錄了以色列人宗教觀念和制度的轉型過程:在這段時期,正是以色列人的士師末期,在中央山地開始定居,與非利士人的摩擦日深。這段時期,以色列人的宗教制度面臨極大變更的階段,由示羅會幕,演進到耶路撒冷成為全國宗教崇拜中心的過程。以前,自西乃山立約後,以色列人這個民族的宗教活動和社會組織,就是以會幕為中心。在四十年曠野飄流中,以色列各支派不但圍繞在會幕四圍營,他們的行進,停下安營,作戰安排,也都是以會幕為中心。一直到撒母耳記開頭,當時會幕在示羅,領導以色列人,就是和會幕有關的示羅的以利家。撒母耳記記錄了示羅的會幕和以利家,如何被耶和華神所棄絕;四十年維繫著以色列人團結的宗教中心,從此一去不復還。約櫃被擄以後,它也失去了其在以色列信仰生活中的地位。神興起撒母耳,撒母耳代表的新興先知制度,取代了族長,士師和會幕制度。王國建立以後,大衛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為日後他兒子所羅門建的殿,和聖殿制度,奠立穩固基礎。

(3) 它提供以色列人獨特的君王觀念形成之背景:以色列的君王制度,與古代近東其他列國君王制度最大之差別,在於君王和他的神之間的關係。在近東各國,君王被神化,例如在巴比倫,君王被稱為神;在埃及,法老被稱為神子。但是在撒母耳記的歷史中,以色列君王和一般世人一樣,他們由神膏立,犯罪則被神廢棄。君王被膏後,必須有耶和華的靈臨在,才能繼續為王,才能帶領百姓得勝。撒母耳的歷史,在掃羅和大衛被膏時,都特別強調,君王被膏是要治理耶和華之民,以色列百姓是耶和華神的產業,不是君王的。百姓永屬耶和華,耶和華永遠是以色列的神,只有祂才是百姓真正的君王。

B. 神學方面

撒母耳記為我們提供以下三方面的神學觀:

(1) 撒母耳記清楚回答一個歷史問題,在人類歷史中『誰主宰浮沉?』。從撒母耳記所傳達的信息顯示,耶和華是掌管歷史的神,祂不停在作工:示羅地以利家的衰亡,撒母耳的興起,掃羅之膏立及被棄,大衛成為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記所記錄的歷史發展,國度及個人的浮沉,不但讓我們看到耶和華的手在掌管人類和個人的歷史,也讓我們看到耶和華神處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則。以利和掃羅被棄絕,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同樣,撒母耳和大衛蒙揀選,同樣並不偶然。讀撒母耳記,不但是讀歷史,更是讀一本神啟示祂自己作事方法和原則的書卷。

(2) 撒母耳記提供了許多以色列宗教的神學基礎觀念,包括『彌賽亞』的觀念。撒母耳記的內容界定了受膏者的身分和使命。掃羅是第一個被膏的君王,但他的君王職分後來被耶和華棄絕了。第二個被膏的是大衛,是耶和華揀選的,也是合神心意的人。到了撒母耳記下第七章,耶和華神應許大衛,他的後裔將永遠坐在寶座上,也就是說,真正的受膏者必須是大衛的後裔。因此彌賽亞是耶和華所揀選膏立,又是大衛的後裔,成了彌賽亞觀念的基礎。

(3) 撒母耳記提供了許多以色列宗教的神學基礎觀念,除了『彌賽亞』的觀念外,還有『神國』的觀念。大衛建立的國度雖然失敗了,但是藉著這個王國的建立,耶和華把祂心意中的國度觀念表達出來。以色列人把國家末來的盼望,完全寄託在一個像大衛一般的君王之降世。猶太人的末世觀念,就把彌賽亞的出現和神國度的降臨連結起來。

每日讀經思想問題

1) 撒上第廿四至廿六章:『大衛,亡命之徒』

a) 神的確已經廢棄掃羅,改立大衛為王。當時的環境正是殺掃羅的良機,除去掃羅對國家對大衛都是一條新路,況且,當掃羅不小心而落在大衛手中時,大衛的侍從全都認為這是上帝給予的大好良機。大衛卻不敢殺『耶和華的受膏者』,甘願冒繼續被掃羅搜捕的危險。為甚麼?

b) 大衛與拿八的故事,拿八正是大壞蛋?而大衛是老好人?你的看法如何?第二十五章,拿八是被耶和華擊打死的。有學者主張,耶和華為大衛伸而擊打拿八,你同意嗎?

c) 第廿六章,掃羅既然再次失信,繼續追殺大衛。似乎神又再次將掃羅的性命交在大衛手中,任他處置。為何大衛仍然堅持不殺掃羅?如果你是大衛,你把握機會為民為國為自已除害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撒上第廿七至卅一章:『掃羅的末路』

a) 非利士人集中在亞弗,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為何大衛帶著隨人跟在後面?為何非利士軍首領不讓大衛參與戰事?

b) 亞瑪力人趁大衛不在,突擊攻破洗革拉,將大衛隨從的妻子兒女,連同大衛的兩個妻,全都擄走了。大衛和隨人發現的時候,本來忠於大衛的眾人竟然遷怒於大衛,要用石頭打死他。這些人忘記了,當初他們都是有患難來投靠大衛,得大衛照顧才存活下來的。聖經指出,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裏堅固。這事讓我們看到人性的那方面?大衛對神的信心對我們有甚麼鼓勵?

c) 大衛訂立分戰利品規矩,就是『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你少』。你認為合理嗎?為甚麼?

d) 基列雅比人因掃羅曾救他們,便知恩圖報,在掃羅死後,他們中間的勇士就走了一夜,冒險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體取了,帶回火化,並為他們禁食。我們可以從這些人學到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撒下第一至四章:『大衛登基』

a) 大衛為曾經追殺他的掃羅作哀歌,並哀掉約拿單,為他們的死撒裂衣服,悲哀哭號,禁食到晚上。大衛這種胸襟顯示作領袖者必須有的心胸。你從這事學甚麼榜樣?

b) 押尼珥為何殺死亞撒黑?他的處境是否值得同情?亞撒黑之死是否咎由自取?

c) 押尼珥挑起戰爭,結果大敗,這件事給我們甚麼鑑戒?

d) 押尼珥原知道耶和華已膏立大衛,卻又擅自立伊施波設作以色列王。不久,押尼珥不再喜歡伊施波設,轉而歸順大衛,處處討好大衛。你喜歡這樣的人嗎?為甚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撒下第五至七章:『大衛統一全國』

a) 根據約書亞記十五63,猶太人無法佔領耶路撒冷倚為屏障的大衛城,該城一直牢牢地在耶布斯人手中。這次為何大衛輕易攻取?接著,大衛兩次打敗非利士人,為甚麼?

b) 大衛將約櫃從基列耶琳運入大衛城,用牛車載。中途牛失前蹄,烏撒伸手扶約櫃,神擊打烏撒,他就死亡。神為何以如此嚴厲?〔出廿五14~15,民四15,18~20〕

c) 從耶和華阻止大衛替祂建造殿宇一事,你對神的屬性有何領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撒下第八至十章:『大衛昌盛』

a) 大衛為何寬待米非波設?參撒母耳記上二十14~15,撒下九3。作者兩次說明米非波設雙腿都是瘸的?會不會在暗示甚麼?

b) 第八章,有一句話不斷重覆的,就是『大衛無論往那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八6,14〕。這樣,爭戰最重要的是甚麼?

c) 亞捫王哈嫩拒不接收大衛和好的善意,將大衛差來的使者鬍鬚剪去一半,向大衛恩將仇報,結果戰火連綿不絕。問題出在甚麼地方?有甚麼功課可以學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撒下第十一至十四章:『大衛犯罪』

a) 屬神的人很少立即犯大罪,魔鬼通常逐漸引人進入罪中。犯罪人的有如踩進流沙,愈陷愈深。參考術士巴蘭的失足〔參民數記第二十二至二十五章,三十一16〕,再分析大衛犯罪的經過,你有甚麼領受?

b) 拿單指責大衛,用的是講故事的策略,引導大衛自己思想,因而對故事中不義的富戶氣憤填胸。然後,先知拿單才清楚地說大衛說,『你就是那人!』。你對孩子或對弟兄姊妹的勸導,通常用甚麼方法呢?簡直用故事勸導指責人的方式,可行嗎?

c) 大衛面對兒子病重及死亡的反應,讓我們看到大衛性格的另一方面。你看到的是甚麼?

d) 大衛犯罪,雖然認罪,仍然帶來他家中無數的苦果。你對罪的工價有甚麼新的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